織物光澤是其風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來都憑眼睛直觀評定。用眼睛評定會受觀測者的經(jīng)驗、年齡、性別及心理等差異影響而使評定結果不一致。此外,評定時的環(huán)境因素(如天氣、光的方向和強弱等)也影響著評定結果。為了更加準確、客觀的評定織物的光澤度,就可以使用光澤度儀。本文介紹了織物光澤度影響因素及評定方法。
影響織物光澤的因素:
紗線的原料、粗細、捻度的大小以及纖維的密集程度都是影響織物光澤的因素。
(1)纖維折射率對光澤的影響
每一種纖維都有一定折射率,而折射率的大小直接決定著纖維的反射特性。在一般情況下,折射率高的其反射率也高,光澤值也呈現(xiàn)增加趨勢。折射率的大小是隨纖維材料的種類和排列狀況而變化的。一般認為:纖維的密度和折射率成正比關系。纖維的取向度越大,平均反射率也有增加的傾向,光澤也增加。
(2)紗線、織物結構對光澤的影響
紗線濃面凹凸度高,則光澤多帶有混濁的散亂性,紗線較蓬松,毛茸、卷曲數(shù)多的其光澤則呈現(xiàn)模糊傾向。對于織物來說,其種類、密度、覆蓋因素、組織結構等都影響光澤。
(3)加工工藝對光澤的影響
染色、后整理直接影響織物光澤。如軋光、燒毛、剪毛、電壓、拉幅、熱定形、雙羅拉擠壓等使織物表面平滑的整理工序都能使光澤感增加;而軋花、樹脂整理、植絨等工藝則能使織物光澤變暗。
(4)織物顏色對光澤的影響
織物顏色對光澤的測試影響很大,物體的漫反射代表物體色,而正反射只表示光源色。但是在正反射方向的光束中也包含著漫反射光的成分。對于深色織物,特別是黑色織物,由于吸收作用使漫反射成分減少或者消除,故由正反射方向測得的光澤數(shù)值就比淺色織物的小。因此,對于相同材料和組織結構的織物,由于染色深淺不同而使織物的光澤不同。
織物光澤度評定方法:
織物光澤度評定方法有很多,例如三維對比光澤度、二維對比光澤度。但其所能測定的僅限于感官以外的物理量,難免有不符合視覺反映之處。
三維對比光澤度是紡織材料光澤評價的指標之一,光源斜向(一般45°)照射紡織品平面,最強反射光強(實際它偏離過光源、被照面中心并垂直于樣品面的平面)與樣品平面法向反射光強之比。
二維對比光澤度是指光源光源斜向(一般45°)照射紡織品平面,在過光源、被照明中心并垂直于樣品面的平面上,與入射方向?qū)ΨQ的方向附近最強反射光強與樣品平面與樣品平面法向反射光強之比。
與儀器測量方法相比較,視覺評價方法更能直接反映紡織品光澤的感覺特性。視覺評價光澤的標準有量(光澤有無)和質(zhì)(光澤良否)兩種尺度。通常由有經(jīng)驗的一定數(shù)目的評價人員,在規(guī)定角度(例如45°)方向照射的標準光源下進行。對試樣的視覺光澤可采用成對比較或秩位排列法評定。視覺評價方法的缺點在于視感易受光線入射角和受光角以及評價者個人差別的影響,因而重現(xiàn)性較差,評價基準不夠穩(wěn)定。理想的光澤測試方法應重現(xiàn)性好,不受個人差別影響,而且又能與感覺順序相一致。
在工業(yè)化的過程中,為了管控織物品質(zhì),就可以利用織物光澤度儀對各種織物結構及不同顏色的織物進行測試,評定織物光澤。其測量原理為:光源發(fā)出平行光以60°入射角照射到試樣上,檢測器分別在60°位置上,測得來自織物的正反射光和漫反射光,經(jīng)過光電轉(zhuǎn)換和模數(shù)轉(zhuǎn)換用數(shù)字顯示光強度,以對比光澤度(即正反射光強度與漫反射光強度的比值)表示織物的光澤度。